当前位置 -> 首页 -> 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首任卫生部长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事业——从两项政协提案说起
作者:hncsmg   发布时间:2009/7/20

 

19 50年6月14日至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协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能召开的首次大会。此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正在步入正轨,需要总结以往经验、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促进和加快新中国建设。因此,这次大会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这次会议上,首任卫生部长李德全分别提交了《为建议设立县以下基层卫生组织机构,以加强防疫医疗而利生产事业案》(第12号提案)和《请全国各党派各群众团体,协助发动群众卫生运动,以减少人民疾病及死亡率,而保证生产建设案》(第13号提案)两份提案。第12号提案针对“各地各种地方病,多发病目前仍甚严重”,“无基层卫生组织机构,乡村患病率必然增高”的问题,建议在“各地现有的县卫生机构,请准予保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组织机构。第13号提案针对旧中国“中国人民由于长期的受民族压迫,封建摧残,处在迷信、不卫生、贫困的生活状况下”,提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在政治上已得到解放,为从事生产建设,迫切的需要健康”,“卫生运动必须成为群众运动才能开展”,建议“各党派、各群众团体,将开展卫生工作,注意起来,列为工作之一”。

李德全——著名爱国将领、民革创始人冯玉祥的夫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1949年9月,李德全作为民革的领导成员之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宣布了中央人民政府各机构的人员任命名单。在政务院首批部长任命书中,李德全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她与司法部部长史良共同开创了新中国女性担任中央政府部长的历史。

面对建国初期严峻的卫生形势,她认为新中国的卫生工作首先要抓两件事

新中国的卫生工作用百废待兴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上任伊始,李德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非常多。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医疗基础十分薄弱,仅有的少数医疗设施几乎全部集中在大城市,广大农村几乎没有医疗设施,农民缺医少药,鼠疫、霍乱、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伤寒等传染病、地方病肆虐,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人均寿命、婴儿死亡、孕产妇死亡率),中国1949年统计结果是人均寿命35岁,婴儿死亡率高达200‰,孕产妇死亡率为15‰,都远远高于当时世界平均水平。对比之下,更可见新中国卫生工作面临形势之严峻。

那么,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切入点在哪里呢?为了能够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李德全深入基层,深入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灾区和流行病区,实地调研,了解疫情。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论证,李德全认为新中国的卫生工作首先要抓两件事:一是整顿卫生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农村、工矿和城市的基层卫生组织;二是集中力量预防那些危害人民健康的流行性疾病和严重威胁母婴生命的疾病。这就是李德全两项政协提案诞生的背景。

在她的推动下,我国的基层卫生组织机构初具规模

建国初期,医疗条件较差,卫生工作队伍和机构以及药品、器械供应严重不足,难以应对疫病的猖獗。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李德全指出,基层卫生组织机构是贯彻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直接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机构,是哪里有人哪里就应当有的机构。只有基层组织普及了,才能有效地保证我们宪法上规定的劳动者在疾病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也正是她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提交“第12号提案”的初衷。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应对传染病的蔓延,也需要在完善基层卫生组织机构上下功夫。

在李德全的主持下,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作出了《关于健全和发展全国基层卫生组织的决定》,提出“应该有步骤地发展和健全全国的基层卫生组织,特别是工矿区和农村的基层卫生组织。为此目的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动员全国医务人员,培养大量的卫生干部,并与当地人民群众相结合,共同来进行这一重大工作”。《决定》还要求:应当有计划地健全与发展现有的县卫生院、所。此外,在可能条件下,各县可逐步建立区卫生所,及选择经过初级训练的乡村小学教师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等,在不脱离生产的条件下,担任乡村卫生工作。《决定》为基层卫生组织的设立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1950年3月,卫生部成立了中央防疫总队,下设6个大队。在经过短期的政治学习和技术培训后,防疫总队即前往河北、天津、皖北、苏北及黄泛区等疫病重灾区。他们为尽早消灭、控制疫病,减少人民的经济损失,保护人民的健康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劳和努力。中央防疫队和广泛的基层卫生组织,成为制止传染病流行的一个有力的组织保障。李德全在中央防疫总队灾区工作汇报会议上对防疫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你们是到了人民最需要卫生的地方去,与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天上下着雨,地下踏着泥,……你们都是毫无怨言的工作着。”

为了促进农村卫生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卫生部决定在北京通州建立农村卫生示范区。后来又先后在湖北省麻城县、江苏省句容县创建了农村卫生实验县,并将这些实验区、县的先进经验向全国推广,推动我国农村卫生建设。到1951年10月,全国新设立8个黑热病防治所,18个寄生虫病防治所。全国85%的县建立了卫生院,共计1,865所,并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建立了1,498个区卫生所。少数民族地区,如青海、内蒙、新疆三地已有卫生院92所,医院24所。在李德全和她的“第12号提案”的推动下,我国的基层卫生组织机构,初具规模。

在全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把工作重心放在防治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流行性疾病和严重威胁母婴生命的疾病上

1952年,美国为了挽救其在朝鲜战场上的败局,削弱中朝两国的有生力量,秘密地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战。2月,人们先后在辽宁抚顺等地发现了大量飞机“空投”的苍蝇、跳蚤、青蛙、老鼠、羽毛等物,经过化验,专家从它们身上分离出了鼠疫杆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等10余种致命病菌。这些害虫和病菌的发现,引起了当地百姓的强烈不安,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发现病菌仅半个月后,中央防疫委员会(也就是后来的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政务院的领导下迅速组建,周恩来总理亲自担任主任。随后,全国各省市地方也相应建立了自己的爱卫会机构。

1952年3月20日,以李德全为团长的揭露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罪行的调查团到达朝鲜,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束后,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调查团一方面向全世界揭露美帝国主义的罪行,一方面发动全国人民开展除四害、讲卫生、消灭主要疾病的爱国卫生运动。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过程中,李德全把工作重心放在防治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流行性疾病和严重威胁母婴生命的疾病上。

李德全十分清楚,过去大量的疾病之所以在中国长期存在并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主要是由于客观的卫生环境恶劣以及人民群众贫穷愚昧、缺乏卫生常识和个人卫生习惯不好造成的。想要消灭危害人民健康的流行性疾病,粉碎美国细菌战的阴谋,首先需要强有力的方针、政策做引导,切实把爱国卫生运动开展起来。在她的带领下,卫生部首先进行自身建设,对卫生机关的恢复与建立、组织编制、卫生人员管理等工作,作出了部署,并迅速发布了《在各城市免费推广卡介苗接种,预防结核病的决定》、《关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关于预防霍乱的指示》等一系列文件,使新中国的卫生事业逐步走上了面向广大群众、以预防为主的轨道。

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的展开,全国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重点建设和改造卫生状况差的居住区;疏通沟渠,兴修下水道;改建厕所,消除垃圾、粪便;增设自来水供应站,确保人畜饮用水安全。李德全还反复动员,广泛开展卫生防疫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党和政府对全国各族人民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宣传唯物主义思想,帮助群众解放思想,相信科学,破除迷信。在中央的领导下,各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了一系列宣传措施。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北京“龙须沟”、天津 “万德庄”、南京“五老村”等曾经终年臭气熏天、夏秋季节蚊蝇成群结队的传染病高发区消失不见了,人民生活环境和卫生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防治疾病,逐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这一方针指导下,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卫生运动和预防性的卫生宣传监督,我国在预防和控制鼠疫、天花、霍乱、血吸虫病等急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流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截至1956年,自1820年由海外传入我国后曾历年流行的霍乱,未再发生;内蒙古、吉林、福建、浙江、江西等几个鼠疫频发的地区先后消灭鼠疫,鼠疫在我国基本得到控制;天花除在全国少数边疆地区个别发生外,已近绝迹;此外其他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也都有显著下降,如斑疹伤寒发病率下降了 89%,回归热下降了91%;危害长江两岸及以南十多个省市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基本得到控制。全国已治疗血吸虫病患者76万人,黑热病患者50余万人,钩虫病患者400万人。其他因伤寒、疟疾等疫病造成的死亡和损失也日趋减少,我国的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城乡人口逐步上升。爱国卫生运动由此坚持开展了半个多世纪,中国人的面貌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讲卫生、爱清洁,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等卫生观念得到普及。爱国卫生运动功不可没。李德全的“第13号提案”中希望通过发动群众运动,减少人民疾病和死亡率的愿望,最终也得以实现。

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人口的总体健康状况。在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由于长期受到反动统治的压迫,生活艰难,文化落后,对科学的卫生知识缺乏、不重视,导致每年孕产妇死亡人数约 249,375人,婴儿死亡人数约3,335,000人。孕产妇死亡原因以产褥热占绝大多数,婴儿死亡原因以新生儿破伤风为主。妇幼卫生工作成为新中国卫生建设中重要却较为薄弱的环节。

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李德全特别关心和致力于妇女儿童保健事业,号召全国广大卫生工作者“必须把预防产褥热与新生儿破伤风的工作摆在我们日程上”,把防治严重威胁母婴生命的疾病作为她的工作重点之一。她写信给自己的同学、在国外工作的妇产科专家杨崇瑞,邀请她回国主持新中国妇幼卫生工作;她亲自在广播中宣讲妇女卫生保健知识,并深入农村、厂矿,调查了解劳动妇女的生活状况;她为维护妇女尊严,保障妇女健康倾注了大量心血,颁布实施了查封妓院、禁止缠足、改造旧产婆、提倡新法接生等一系列举措。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她,还号召并带头加强各级卫生部门与各级妇联之间的密切合作,使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得以更加顺利和有效地开展。一位曾先后在卫生部门和妇联工作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李德全对卫生工作和妇女工作是“两副重担双肩挑”。

1954年初夏, 李德全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派,到山西老区视察卫生工作。长治的卫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特别是长治市区通过实行婚前检查,基本杜绝了畸形儿问题,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当李德全听到长治建国以来卫生工作的情况汇报后,十分满意,她动情地对时任山西省副省长的王中青同志说:“妇幼保健院这种形式很好,在全国还只有两个,一个是北京妇幼保健院,另一个就是你们长治专署妇幼保健院了。这种专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卫生医疗保健机构,要在国内推广……”透过这个真实的故事不难感受到,李德全对我国的妇幼保健工作的关心和重视,贯穿在工作的每个细节中。她无论走到哪里就要宣传到哪里,与卫生部的副部长和司局长们研究工作时,都常常提到“别忘了妇女儿童啊”。她在国内各地视察工作时,必到的就是当地的幼儿园和妇幼保健站。

在李德全的时刻牵挂与不懈努力下,截至 1956年,在妇联和有关单位的配合下,全国培训接生员近50万人,在城市基本实行新法接生,农村也得到进一步普及,对于保护婴儿和产妇健康起到了很大作用;通过加强对儿童保健机关的业务指导,婴幼儿发病率显著下降。我国的妇幼卫生事业作为爱国卫生运动的重点、难点之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新中国的妇幼保健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65年,因身体原因,李德全辞去了卫生部部长职务。她把自己的后半生无私地奉献给了新中国的卫生事业。李德全任内的16年,正是中国卫生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李德全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提交的两项提案,切中新中国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为卫生工作的完善和健全指引了方向。正是在李德全和她的提案推动下,群众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流行性疾病得以消灭和控制,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有了保证,中国人真正甩掉了的“东亚病夫”的帽子;正是在李德全和她的提案推动下,妇幼卫生工作受到重视,高生育率、高死亡率的传统生育模式得以改变,使新中国的妇幼卫生工作逐步走上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良性循环;正是在李德全和她的提案推动下,我国逐步建立起从中央到乡村的医疗卫生组织机构,培养了大量医疗卫生人才……毫不夸张地说,李德全和她的政协提案,对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乃至整个新中国的进步,都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民革中央宣传部宣教处  李 硕

 

上一页:规划要勇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导者、先行者
下一页:2009年6月至8月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重点
    
版权所有:民革长沙市委员会主办 湘ICP备14008477号 技术支持: 索天信息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255号民主党派大楼4楼 邮编:410002 电话:0731-85112343 85111596 传真:0731-851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