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服务->关爱老兵

关爱老兵

抗日名将齐学启:远征缅甸 率部击溃日寇解救7000英军
作者: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5/7/3 10:06:52

 

南岳忠烈祠中齐学启将军生平介绍

中南大学校本部云麓山庄后面,顺着一条山间小路前行至最末端,就是齐学启将军墓,旁边立着一块碑,是他的清华同窗好友孙立人题写的。

碑文记录了齐学启将军牺牲的经过及孙、齐两人二十多年的友谊。可惜的是,在齐学启墓修复完工之前,孙立人将军就去世了。

齐学启墓,原墓毁于文革中,这是1989年由孙立人筹款重修的。

齐学启将军墓碑

民主楼,当年税警总团驻扎地,现在是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和平楼,也是当年税警总团驻扎地,现在是中南大学资源与生物工程学院。

民主楼与和平楼都是长沙市近现代保护建筑。

 

归来——齐学启将军墓纪念

        “无湘不成军。”在二战时威震东南亚的中国远征军中,有几只部队就是在湖南组建的,杜聿明的200师成立于湘潭伍家花园,而孙立人的新38师则是从长沙岳麓山下走出来的。1938年3月,新38师的前身——税警总团(当时名为财政部缉私总队)在长沙重建,孙立人任总队长,赵君迈任副总队长,齐学启任参谋长,其中,赵君迈与齐学启都是湖南人,而整个部队中,湖南籍官兵更是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

        齐学启(1900~1945),湖南宁乡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与孙立人、梁实秋等同学),1929年毕业于美国诺维奇军事学校(与赵君迈同学),回国后参加了淞沪抗战。由于孙立人与齐学启是清华校友,因此税警总团借得清华大学在长沙的临时校舍(1937清华大学南迁时,曾在岳麓山南麓的一个山谷中建有两栋教学楼,即现在中南大学校本部的民主楼与和平楼)作为驻扎地,直至这年的秋天,税警总团才离开湖南开赴贵州整训。

        1941年9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38师后,齐学启任少将副师长。1942年3月,新38师自云南进入缅甸,旋即取得仁安羌大捷。不过,就在这次大捷后,由于突遇日军骑兵的袭击,齐学启重伤昏倒后被俘,关押在仰光的战俘集中营。由于坚持不接受日军的劝降,在抗战即将胜利的1945年3月8日(另说是4月19日),齐学启将军在集中营内被战俘中的叛徒刺杀,5天后因伤重含恨辞世。

        抗战胜利后,齐学启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中将,并将遗骸从仰光空运回长沙,于1947年9月公葬于岳麓山南麓的山坡上,距当年税警总团的驻扎地只有几百米之遥。就这样,在离开这里大约9年后,齐学启将军又回到了他出发的老地方,一切的荣耀与悲壮,都凝固在这面宁静的山坡上,陪伴将军的不再是那悠扬嘹亮的军号声和铿锵有力的操练声,却不时总有些隐隐约约的读书声飘过来。(来源于新浪博客

 

    媒体报道

他率部击溃日寇解救7000英军

宁乡人齐学启随远征军作战被俘宁死不屈,45岁时遭叛徒暗杀,被誉为“现代文天祥”

 

  今年5月,94岁的英国退役陆军上尉费茨派垂克在香港通过赠送新作——《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解救英军——仁安羌之役》的方式,向中国远征军后代表达感恩之情,并以亲身经历还原历史。

  在仁安羌大捷中,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以寡敌众击退日军,援救英国官兵及记者、百姓等7000多人。在胜利后获得中、英两国政府嘉奖的人员中,包括时任新38师副师长的宁乡人齐学启。

  连日来,记者辗转岳麓山、花明楼和烈士公园,寻找这位著名抗日将领、“现代文天祥”的足迹。

 

  仁安羌大捷中解围7000英军

 

  宁乡花明楼云雾山下的铁炉塘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庄,但这里曾经孕育过宁乡玉潭书院的山长(校长)齐璜,而齐璜的独子正是中国抗日名将齐学启。

  齐学启自幼聪慧,23岁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临行前,齐璜嘱其攻电气或冶炼,以遂其未成之志。但他回言:‘中国如此现状,国不成国,何以谈建设?’遂考入诺维琪军校习骑兵,准备以武报效国家。”宁乡县文物局局长李乔生介绍,齐学启1929年毕业后,先后受聘为湖南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教授,后从军。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齐学启率宪兵第6团迎头抗敌。1937年8月13日,日寇再犯上海,齐学启率部参加战斗。1942年春,齐学启调升新38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奉命自滇入缅,协助盟军作战。4月中旬,驻缅英军第一师在缅甸仁安羌遭日军包围,齐学启奉命率部驰援,以少敌多击溃日军,解围7000余英军,取得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以来的一次重大胜利。

 

  转移中国军人途中被俘宁死不屈

 

  仁安羌战役后,齐学启率部转入卡萨、温早之间,掩护入缅中国军人转移。途中,为营救伤员,他被日寇骑兵发现追击,面临险境时他嘱咐官兵:“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时矣。弹尽,各自裁。”战斗中,齐学启身负重伤,不幸被俘。他拒绝换药和进食,“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速枪毙,勿多言”。

  日军将他辗转解送至仰光战俘集中营服苦役。在服役期间,齐学启充分运用其精通英语的优势,向盟军战俘宣传,一时成为战俘统帅。1945年5月,齐学启遭叛徒暗杀,将星陨落。后被追赠为陆军中将,誉之为“现代文天祥”。其忠骸空运长沙,公葬于岳麓山。冯玉祥将军盛赞:“还有将军齐学启,宁死不屈世惊叹;壮烈足称中华魂,光辉史册万万年。”

  2009年,齐学启和其他数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湘籍国民党将领,作为著名烈士入驻湖南烈士公园内的烈士纪念塔,供后人祭奠。如今,在将军故里,将军胞妹齐新归葬铁炉塘。“齐新是湖南著名儿童教育家,桃李满天下。”李乔生感叹,长沙岳麓山畔、宁乡铁炉冲下,一对兄妹英灵,遥相守望,也默默地守望着他们曾经的家园。

 

  英烈简介

 

  齐学启(1900-1945),湖南宁乡人。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入诺维琪军校学习。回国后先后任宪兵第六团、保安第二团团长,参加过“一·二八”和“八·一三”两次上海抗战。1940年升任新38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3月随中国远征军赴缅对日作战,重伤被俘。1945年5月13日,在仰光战俘集中营被日军收买的叛兵刺死,年45岁。(来源:长沙晚报 记者 李广军)

 

中国远征军新38师 2/3的官兵是湖南人

八旬长沙老人周宗达离休20年坚持研究中国远征军湘军

 

 

偶尔翻看《哀兵之剑》,周老仍然思绪万千。

 

  芙蓉区向韶村小区住着一位八旬老人周宗达。他身患帕金森症,离休20年来却一直坚持做着中国远征军湘军的研究。15年如一日的辛勤努力,他终于在三年前发表中国远征军纪实文学作品《哀兵之剑》。“这一支功勋卓越的湘军及湘籍英烈的感人事迹,至今不为大部分湘人所知,面临被历史淡忘的趋势。”昨日,周老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希望,要是把齐学启兄妹的故事拍成电视剧,一定会把很多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为新38师著书立传,告慰英灵

 

  1933年,周宗达出生于长沙一个贫寒农家。他当过海军,在内蒙古教过书。此后,周老担任长铁一中校长直至1992年离休。离休以后,他依然孜孜不倦地投身于挚爱的教育和文史工作。

  1990年,受湖南省委统战部之邀,周老欣然接受了一个新的任务——编辑出版《湖南民主人士》。在写作、编辑过程中,周老接触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众多民主人士及其亲属,他不止一次被中国远征军特别是以湘军为主的新38师的抗日壮举感动得老泪纵横。

  湖湘子弟在远征缅甸的战役中浴血奋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因种种原因湮没于历史。为了填补这段历史的空白,周老决定为新38师著书立传,告慰英灵。

  在撰写新38师传记的过程中,周老先后采访了上百人。 经过15年如一日的辛勤努力,2011年,周老的中国远征军纪实文学作品《哀兵之剑》,终于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令他欣慰的是,中国远征军逐步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今年6月12日,600多名远征军将士忠魂归国,归葬在云南腾冲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

 

  齐学启兄妹的故事让他尤为感动

 

  在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齐学启和齐新兄妹的故事让周老尤为感动,“要是他们兄妹俩的事迹拍成电视剧,一定会把很多人感动得泪流满面,连剧名我都想好了——《肝胆兄妹两昆仑》”。

  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是仁安羌战役指挥员,美国诺维奇军校毕业。1942年5月19日,齐学启为了掩护伤员转移,中弹受伤昏迷被俘,当日军知道了他的少将身份,立即将他送到荷马林旅团部。

  日、伪军高层多次宴请恳谈、许以高官利禄,见劝降无效,便呵斥凌辱,严刑拷打,停药疗伤,罚做苦力,用尽黔驴之技。每次齐学启所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都使对手自惭形秽。

  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反攻缅甸,日军溃败。胜利在望,铁骨铮铮的齐学启被日军收买的叛徒杀害于集中营。难友称其为“战俘营中的文天祥”、“上帝的使者”。抗战胜利后,齐学启遗骸归葬岳麓山。

  齐学启的妹妹齐新女士,长沙“文夕大火”后,身为教师的她倾其所有,收养长沙街头的流浪儿童。长沙会战打响,日军兵临城下。齐新与三名教职工带着300余名难童,辗转于茶陵、汝城等地,沿途又收养了难童200余人。抗战胜利后,齐新带着500多名孩子回到长沙。这些孩子后来都成了各行各业的栋梁,而齐新终身未嫁。

 

  对话

 

  记者:为什么给这本书取名《哀兵之剑》?

 

  周老:取意于《孙子兵法》中的“哀兵必胜”。中国远征军出发时,祖国的半壁江山落入敌手,他们的故乡和亲人还在血与火中挣扎,他们是肩负着民族哀伤的军人。中国远征军出征时9个师,不到半年,8个师损兵折将,撤退至云南。唯一从1942年至1945年的常胜之师,就是这支非蒋介石嫡系的湘军(新38师)。所以,取名《哀兵之剑》。

 

  记者:新38师中为何湘军居多?

 

  周老:师长孙立人是安徽人,但与湖南人交情颇深。淞沪会战中,孙立人被炮弹击伤,救他下火线的是李鸿,两人成生死之交。这个李鸿就是湖南湘阴人。伤愈后,孙立人决定在长沙成立盐务缉私总队,旧部官兵纷纷来投,多数是湖南人。他又招募了很多湖南学生兵。新38师约有三分之二的官兵都是湖南人,正可谓“无湘不成军”。

 

  记者:除了仁安羌之役,这支湘军在缅甸还有什么有名的战绩吗?

 

  周老:有。歼灭了南京大屠杀中犯有滔天罪行的日王牌师团18师团。光复缅甸重镇“八莫”后,那里有以中国军人的名字命名的“孙立人路”和“李鸿路”。李鸿被西方媒体誉为“东方蒙哥马利”、“常胜将军”。    

 

  记者:写这本书,您有什么遗憾吗?

 

  周老:最大的遗憾就是,我对于这支湘军远征军的记录只是其中的十分之一二,而其他的都无从查证了。我采访过的烈士遗属齐新、张锦兰等,都已不在了。我也老了,不能再将这项事业继续下去。

 

  记者:您有什么心愿吗?

 

  周老:前几年,有一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把享誉中外的“湘军”偷换成川军,这不符合事实。湖南应该拍摄以远征军湘军新38师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为湘军正名。还有希望长沙市能够重修文庙。长沙文庙位于文庙坪学宫街。始建于北宋,距今九百多年,与岳麓书院同为湖湘文化之坐标,可惜毁于“文夕大火”。建议政府在原址重建文庙。(来源:长沙晚报 记者 朱炎皇 实习生 陆李思

 

        文史资料

 

宁乡齐氏三杰

——简记齐璜、齐学启、齐新

宁乡县文物局 李乔生

 

        宁乡花明楼云雾山下的铁炉塘,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庄,但就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曾经孕育了宁乡玉潭书院的山长(即今校长)、中国抗日名将、湖南著名儿童教育家,他们分别是齐璜、齐学启、齐新。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们的记忆已渐渐模糊,但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齐璜、齐学启、齐新是一家子,在父亲齐璜的言传身教下,子(齐学启)、女(齐新),一个从军、一个从教,一家人共同谱写了铿锵、激越的人生之曲,演绎了人生最灿烂绚丽的辉煌!

 

齐璜

 

  齐璜,字朴农,清代廪贡生。作为清末科举制度下的佼佼者,齐璜苦读四书五经,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但是齐璜的思想并没有受“之乎者也”的禁锢,而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他受到了清末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熏陶。齐璜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宁乡玉潭书院山长,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周震鳞、黄兴、王凤昌、胡元儒等湖湘名士创办宁乡驻省中学(宁乡师范前身)。学校开湖南先河,仿效日本明治维新为发展教育办师范速成班的做法,在宁乡驻省中学里附设速成师范科,简称“速师”。速师班传播新思想,教授新科学,宣传新教育,吸引了众多进步青年,一时饮誉三湘。徐特立、刘少奇、谢觉哉均在速师就读,成为齐璜的学生,其中刘少奇1916年插入二年级二期五班。后来,速师学生大部分走上了革命道路。齐璜拥护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当选省议员。齐璜诗文词赋,名冠一时,上世纪30年代,与乡友廖楚璜研习佛学,并赴沩山整修密印寺,民国十九年(1930年),纂修《沩宁齐氏三修族谱》,上海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现有收藏。

 

齐学启

 

  齐璜共有一子四女,齐学启为齐璜的独子。齐学启(1900-1945),字梦赉,幼小聪慧,深受其父亲的影响。23岁即毕业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临行前,其父齐璜嘱其攻电气或冶炼,以遂其未成之志。但他回言:“中国如此现状,国不成国,何以谈建设?”遂考入诺维琪军校习骑兵,准备以武报效国家。1929年毕业后,先后受聘为湖南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教授,1931年卫戍国民政府南京,任团长。是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他深感军人责任重大,为国土沦落敌手而深感耻辱。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齐学启率宪兵第6团迎头抗敌。1937年8月13日,日寇再犯上海,齐学启率部参加战斗。次年,调任税警总团参谋长。1942年春,齐学启调升新38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奉命自滇入缅,协助盟军作战。4月中旬,驻缅英军第一师在缅甸仁安羌遭日军包围,齐学启奉命率部驰援,以少敌多击溃日军,解围7000余英军,取得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以来的一次重大胜利,齐学启军事才能轰动英伦三岛。仁安羌战役后,齐学启率部转入卡萨、温早之间,掩护入缅中国军人转移。5月9日,他奉命到卡萨前线指挥,当晚即痛击日军一个联队的第二次进攻。第三天,齐学启随第五军转进,途中,遇新三十八师在卡萨负伤官兵18人,为营救这些伤员,他辗转孟坎、乌有河、荷马林,不幸遭遇日军。他面无惧色,沉着地对负伤官兵说:“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时矣。弹尽,各自裁。”表达了坚决不做敌寇俘虏的决心。战斗中,齐学启身负重伤,不幸被俘。他拒绝换药和进食。“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速枪毙,勿多言”,“求亡得仁,又何怨!”日军将他辗转解送至仰光战俘集中营服苦役。在服役期间,齐学启充分运用他精通的汉、英语言,向盟军战俘宣传,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坚定必胜的信念,一时成为战俘们统帅。1944年5月,南京伪政府派叶蓬等劝降,遭到齐学启的怒斥,叶蓬见无计可施,挑拨离间战俘。1945年5月,齐学启遭叛徒暗杀,将星陨落。国民政府闻讯后,追赠其为陆军中将,誉之为“现代文天祥”。其忠骸由云南沾益空运长沙,公葬于岳麓山。冯玉祥将军盛赞“……师长齐学启,宁死不屈世惊叹。……壮烈足称中华魂,光辉史册万万年。”

 

齐新

 

  198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专门纪念巾帼英雄的邮册,齐新榜上有名,邮册附文:齐新,(1907-1998),湖南人,湖南大学毕业,在抗日烽火中毅然投入到抗日救亡斗争中,创办了湖南第二保育院,收容了300多名难童,后在湖南省直属机关幼儿院任院长、主任。当选湖南省第一、二届人大代表,省第一至四届政协常委、湖南省妇联执委、湖南省及全国三八红旗手。退休后,办社会保育员学习班,关注幼教事业。“匈奴不灭,何以家为!”抗日战争爆发后,齐新就发誓不嫁,然而她桃李满天下,学生们都对她怀有深厚的感情。1999年,齐新逝世后,学生们将齐新骨灰安葬铁炉塘,并刻碑留念:我们原是抗日战争时期离乡背井的难童 齐院长救我们于水火 育我们于危难 其恩师情慈母爱 没齿难忘 谨立此墓碑为志纪念 修墓之款由学生李淑华奉献 特予说明 原湖南第二战时儿童保育院学生敬立 骨灰于1999年9月葬于此山由堂侄齐国风施工。以后每年的清明节,齐新的学生都不约而同的来扫墓祭奠,纪念恩师。

 

  齐璜、齐学启、齐新一家三口,不管是从教也好,从军也好,他们都具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虽齐璜已千古并其陵寝不可考,但齐学启将军、齐新女士的陵寝现均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政府部门的保护。长沙岳麓山畔,宁乡铁炉冲下,长眠一代英灵。将军幸甚!齐新幸甚!

 

上一页:当时光老去 ——女兵柳庆禧从台湾返乡记
下一页:“端午节,老兵情”——民革长沙市委财贸支部慰问八位抗战老兵
    
版权所有:民革长沙市委员会主办 湘ICP备14008477号 技术支持: 索天信息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255号民主党派大楼4楼 邮编:410002 电话:0731-85112343 85111596 传真:0731-851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