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祖统联谊->

祖统联谊

中央对台工作精神与两岸关系发展
作者:hncsmg   发布时间:2009/9/4
    编者按:民革中央于6月5日一7日在甘肃省酒泉市召开了“民革全国涉台参政议政暨第五届《台湾研究》特邀撰稿人工作会议”。周铁农主席、修福金副主席、李惠东秘书长出席了会议。会议邀请了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志怀同志、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原副所长陶文钊同志作专题报告。现将报告内容进行摘编,以飨读者。
 
 
 
周志怀
   
    今天主要向大家汇报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1 2·31’对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想就胡总书记对台思想谈一点自己学习的体会和心得;第二就是对近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作一个评估;最后谈一点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看法。
    一、胡总书记的对台政策思想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回顾一下两岸关系6 O年的发展。今年是我们建国6 0周年,两岸关系发展也经历了6 O年。按照比较粗的轮廓,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第一个3 0年就是1 949~1 9 79,这个时期中共对台政策总的来看是“武力解放台湾”,尽管中间和后期略有微调,但总的仍然可以看作是“武力解放时期”。1 979年以后至今,我们的政策是“和平统一”。
    这6 0年来,尽管中央对台政策有过这样那样的调整,但是中央对台政策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围绕着一条主轴。这条主轴我认为包含四个方面:
(1)“一个中国”政策。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和胡锦涛,这四代领导人在坚持“一个中国”这个原则上是没有半点含糊的。这6 0年来,我们的对台政策千变万变,但是“一个中国”的政策不会变。这点包含我们《宪法》序言里的规定,包括1958年1 0月份毛泽东主席亲自起草的、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都谈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政,不允许有两个中国”;1982年在和英国谈香港问题时,邓小平也讲得十分清楚:“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8 3年邓小平也讲了:“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后,可以说有‘联邦’的性质,但不能叫‘联邦’。用联邦这个词很容易被解释为‘两个中国’或‘一个半中国’;邓小平还说“美国的当权人士从未放弃搞‘两个中国’或‘一个半中国’。从邓小平的谈话中可以完全体现出“一个中国”原则。到江泽民时期也是如此。胡总书记在他的“四点意见”中也谈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去年“胡六点’’中第一条就是恪守一个中国”。可以说“一个中国"政策贯穿于中央6 0年对台政策的始终。
    (2)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是不承诺放弃武力。这个问题邓小平1 984年在中顾委第三次会议上曾经有过一次讲话,邓小平说:“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3)“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中我们提出了两个寄希望,就是“寄希望于1700万台湾人民,也寄望于台湾当局”。后来我们谈这两个“寄希望”有时顺序会有所调整,把“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放在前面。2000年民进党上台以后,我们“寄希望于台湾当局”这一条就不能再要了。
    (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去谈统一时只讲民族感情、民族意志。邓小平同志1986年在接受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采访时表示:“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江泽民总书记1 99 5年访美、1 99 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也谈到“中国1 2亿人民绝对不能允许”、“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与存亡,也牵动着中国人民的感情”。建国5 0周年时江总书记有一个讲话,里面谈到“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当时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争论,就是“统一是复兴的基础”还是说“台湾问题不解决,我们中华民族也能实现伟大复兴”?我觉得现在来看,还是要台湾问题得以和平解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这次胡总书记“12·31’’讲话的题目就是“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60年来,如果我们的对台政策有什么经验的话,我觉得主要就是这四条:一个中国;和平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四条是贯穿于我们对台政策的一个主轴。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胡总书记的对台思想。我个人认为目前为止,胡总书记对台工作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点:第一就是确立了指导、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和平发展观,这个和平发展观是对台工作的科学发展观;第二就是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第三就是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实现了国共6 0年来的首次握手。
    首先,和平发展观就是对台工作的科学发展观。在我看来,胡总书记的“四点意见”里面谈到的“四个决不”,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实际上是对1979年以来中央对台工作政策、规律的一次深刻阐述,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六点意见”,仍然不能超乎这“四个决不”。但是“六点意见”里面有最新的东西。
    从和平发展主题的起溯过程来看,胡总书记在“四点意见”中强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潮流”。这个讲话我认为体现了胡锦涛对台思想政策中的“和平发展”基调。2 005年4月份,胡总书记和连战会面时,议题就是“构建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国共两党谈什么?就谈如何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到了2006年,胡总书记的“和平发展主题论”、“和平发展观”就浮出水面了。2006年4月,胡总书记在第二次会见连战时首次强调:“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为之奋斗的目标。”到了2006年,我认为胡总书记指导对台工作的思想就非常明确了。到2007年,“和平发展统一论”写入了十七大报告。2008年1 2月31日,胡总书记对和平发展有了一个系统的阐述,谈到和平发展的意义时,胡总书记用了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物质基础上,“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这时我认为对和平发展主题论的论述就比较系统了,应该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台工作的实践、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都要以和平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除了“和平发展观”外,胡总书记对台思想的另外一个支柱就是《反分裂国家法》。从李登辉时期到陈水扁时期,“台独”分裂活动甚嚣尘上,很多部门包括民革中央都建议国家出台“统一法’’、“反分裂国家法"等,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大家都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中央以法制“独”。关于《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很多学者有不同意见,认为我国的《宪法》里面已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必要再制定一部特别法,包括这部法律的名称叫什么,是叫“统一法’’、“反分裂国家法”还是“两岸关系基本法”?对这部法律出台的时机也有不同看法。2005年3月这部法律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应该说之前在2004年两岸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2004年底民进党在台湾“立委”选举中遭到挫败,当时北京党政军包括一些涉台部门的同志希望这部法律能够推迟出台,因为从那时起民进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果《反分裂国家法》晚点出台,可以引而不发,始终作为一个牵制“台独”的重要工具。国际社会包括美国、日本、欧洲也对此反应强烈,不希望中国出台这部法律。当时我到台湾访问,台湾“国家安全部门”的人对我说:“你们要出台‘反分裂国家法’,我们就要搞一部‘反反分裂国家法’。”如果真这样的话我们怎么办?当时的形势还很复杂,但是中央已经确定这部法律如期出台,我觉得胡锦涛总书记在这个问题上体现出了他的魄力。这部法律的实质条款是第八条,实际上规定了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武力解决,讲了三种情况:一是“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二是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第三种情况就是久拖不决,就是“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什么是非和平方式,就是武力方式,但是我们也规定“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我们此前出台的每一部法律都要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什么什么法”的字样,包括我们农民种地的种子法,都要写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可是我们的《反分裂国家法》没有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字样,也就是说统一以后,这个国家叫什么,两岸都可以商量。我觉得胡总书记在毅然决然地出台《反分裂国家法》这个问题上,也反映了我们以法制“独”,将对台政策法律化的决心。
    胡总书记对台思想的重要贡献,还有一点就是“以民为本’’的对台政策思想的确立。我这儿谈三个确立:一是确立了和平发展观;二是确立了“以民为本”的对台政策思想;三是确立了和平发展的路线图。如果说在新时期我们的对台政策有调整,那就是胡总书记融入了“和平发展’’、“以民为本”的新内涵,无论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还是反对遏制“台独”,台湾人民都是我们最重要的依靠对象。所以胡总书记在两岸人民共同利益、在两岸同胞情感的连接上,做出了比较大的动作,而且效果比较好。第三个就是和平发展路线图的确立,就是我们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我们讲了先经济后政治,逐步破解政治难题,这就是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线图。
    二、对一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看法
    我觉得一年来两岸关系的阶段性特征非常明显,经历了从高危期到低危期,从蜜月期到机遇期,再到现在的积极整合期的四个阶段。
    2000年陈水扁上台以来,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台独”,不断做出一系列危险动作,包括“公投”、“制宪”、“宪改”等,2007年6月又搞“公投入联”,我们将其定性为“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走向法理独立的重要步骤,是变相的统独公投”。胡总书记2007年就警告2007、2008年是“台独”高危期。台湾当局无视各方警告,肆无忌惮地推动“入联公投”,使两岸处于高危期。((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发表的文章也强调要反对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不能让陈水扁的图谋得逞,而且要挫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应该说形势的发展还比较好。陈水扁也是想到我们要开十七大,要办奥运会,要维护战略机遇期,他也经过了认真考虑。最终“入联公投”没有实现,投票率为35.8 2%,没有过50%,这里面绝大多数是民进党支持者投的,所投的票中有94%是同意票。结果出来以后,国台办发言人说:“我们注意到这个结果。说明陈水扁的台独分裂活动不得人心。”但是从这些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出,去年3月份之前,两岸关系确实处于高危阶段。
    3.2 2“大选”之后,两岸关系进入了蜜月期。4月,台湾“副总统”候任人萧万长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总书记会见他时,萧万长提出了他和马英九商量过的十六个字:“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当时胡总书记的回答是“四个推动”。后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连战时,针对他们的十六字,提出了我们的十六字方针:“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大家可似看到自2008年4月以来,两岸高层的说法越讲越接近,共识越来越多。马英九也谈到“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两岸目前的现状”。前些天他在与美国视讯会议上也谈到“中华民国宪法”,这隐含的是什么呢?他认为“中华民国宪法架构”就是“一个中国”架构。我们曾经讲希望马英九能够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协商,他不可能把我们的东西完全接过去。但是无论怎样,他对“九二共识”还是有回应。
    应该说从去年3·22之后,两岸的确进入了蜜月期,大家也都关心这种情况能否持续下去。经过这一段蜜月期,大家确确实实感受到两岸之间出现了一些机遇,所以两会很快就复谈了。当然对于两会复谈,特别是陈云林会长11月份是不是要到台湾去访问,大家也有不同意见。当时大陆“毒奶粉”影响很不好,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在台湾访问被打,很多人的意见是陈云林推迟访台。两会商定陈云林赴台的时间是11月上旬或11月底,我的意见11月去或者1 2月或者现在去都一样,“急独”势力不会放弃闹事的机会,所以我们还是按照两会商定的时间去台湾。总体来说两岸关系发展不错,这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个小插曲。
    第三个阶段是机遇期。我在2006年参加民革中央的一次会议时提出“对台工作机遇期”。我谈了几点:两岸关系缓和,民进党陷入执政困境,美台关系薄弱,一个中国的国际格局日趋稳固,大陆的综合国力日臻强盛,台湾的经济增长下降,最后一点是2008年泛蓝有可能重新执政。这是2006年我的观点,现在回过头去看依然没有错。当然有人认为机遇什么时候都有,就是民进党执政时期也有,这点我承认没错。但是机遇和机遇期是不一样的概念,机遇不等于机遇期,机遇期是有时间段的。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期。这个机遇期应该怎样理解?是不是一年、两年,稍纵即逝?马英九上任以后,我们大陆的党政军学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希望国民党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持续执政。不能讲长期执政,因为政党轮替在台湾是常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马英九连任的机会很大。如果国民党不犯大错误,也许可以做到2020年。这就同我们党提出的“本世纪头2 0年是我们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吻合了。所以我认为这一段时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阀段。无论是胡总书记还是马英九,在机遇期这个问题上都有所表述。第四个阶段就是积极整合期。我认为现在两岸已经进入了积极整合期,经过两会3次商谈,我们签署了9项协议,达成一项陆资入岛的共识,而且马上要谈经济合作协议。
    从一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看,阶段性特征非常明显,从高危期到蜜月期,到机遇期,再到积极整合期。一年来两岸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弱化”和“三个增加”。“四个弱化”是两岸进一步分离的倾向弱化,是民进党主导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的能量弱化,三是外部因素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在弱化,四是岛内外对马英九的不满程度也在弱化。
    (1)关于两岸进一步分离的倾向弱化,可能有的同志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是我的观察,李登辉、陈水扁执政这20年,台湾的本土、或者说主体意识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强化,李登辉的“两国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2006年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2008年执意推动“入联公投”,在陈水扁和民进党的操纵下,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认同逐渐降低,主体意识得以增强。2006年的民意调查显示即便明知大陆不允许台湾独立,但支持台独的台湾民众仍然超过半数。
    关于国家认同,我们可以把台湾和香港、澳门、冲绳作一下比较。在台湾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比率6 0%,在香港认为自己是香港人的比率为13%,在澳门认为自己是澳门人的比率为15%,在冲绳认为自己是冲绳人的比例为3 O%。包括美国专家也认为台湾主体意识的增长是不可恢复的。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一直在爬升,而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国民党重新执政之后,虽然还没有民意调查数字佐证这种情况得到改观,甚至部分民意调查显示主张“台独”的比例更高了。民进党执政时期一直在推动“去中国化”,而马英九上台以后则在“再中国化”,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两岸分离的倾向将得以改观。
    (2)民进党主导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的能量在弱化。为什么民进党仅执政短短8年就下台了?民进党过去鼓吹的核心价值是“本土”、“清廉”、“改革”,可是民进党执政8年的实际结果和它所鼓吹的理念完全背离。2005年民进党的一系列弊案爆发后,很多舆论认为民进党执政5年比国民党过去执政5 O年沉沦得还要快。用台湾人的话来说就是“吃相太难看”。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在2000年“大选”时说:‘‘你要台湾继续沉沦就投国民党,要台湾向上升就投陈水扁。”实际上民进党仅仅5年就经济沉沦、贪腐盛行、民怨沸腾,这种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我们看国民党从1952年到1995年执政44年,台湾的经济平均增长率为8.7%,1996年到1999年李登辉执政,经济增长率为5.7%。陈水扁执政2000到2005年,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仅为3.5%。工资水平:2000年工资增长幅度下降,2002年增长1.03%,2003年增长O.59%,2004、2005年负增长,2006年没有增加,2007年下降,经济没有增长,老百姓没有钱,收入下降。到2008年认为台湾经济不景气的民众比率达到95%,认为就业不容易的高达90%。这样一种情况下民进党怎么能够拿到选票呢?从廉政指数来说,有将近70%的民众不满陈水扁。应该说民进党执政这8年不仅没有搞好,而且下台以后对过去8年也没有什么检讨和反省,.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和陈水扁做出切割,贪腐的陈水扁对民进党伤害太深。法院认为陈水扁有5大罪行,包括洗钱、伪造文书等等,他的一系列案子,包括“国务机要费”、龙潭购地案、洗钱案、南港展览馆弊案等等,这么多案子,我看短期内官司结不了。
    我说陈水扁吃相难看,最典型的,他儿子结婚时,人家送他儿子儿媳一对手表,这对手表价值105万台币。当时吴淑珍收到这对手表后,觉得不满意,不想要,就拿了这对手表去商店里退,到商店后又看到一颗钻戒,价值1 32万,吴淑珍开始想直接拿手表换钻戒,不想补差价,结果商家不买账,她只好又补上2 7万台币的差价,把这27万开成“国务机要费"的发票拿去报销。“国务机要费”每月为4 00万,其中一半不要发票,另一半则需要发票报销。包括SOG0礼券案,吴淑珍说没有直接收受,言外之意就是间接收的。包括陈水扁女婿赵建铭的台开案,陈水扁家族涉及的人员太多,案子太多了,甚至连很多“急独”的人也因为陈水扁贪腐不支持他。
    民进党内有很多奇怪的想法。我跟民进党内部的人谈,我说:“‘台独’是根本不现实的,你为什么还要主张台独呢?”他说:“如果没有中共的武力干涉,现在我们在台湾搞一个公民投票,支持‘台独’的比率能达到7 0%、80%,甚至达到90%。”我说你这是建立在沙盘上的一个理论,你要真宣布“台独”我们怎么可能不动武?你以此为理论,怎么能够拿到选票?台湾很多人都没有什么政治立场,比如现在台湾的“急独"势力青黄不接了,辜宽敏、姚嘉文等都七老八十了。陈水扁进大牢以后有一句很精彩的话,他说中国历史上当过皇帝的人,没有清算前朝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王莽,另外一个是谁呢?就是他陈水扁。他说中国历史上,潜意识里面他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我认识一个台联党人,他讲了很多绿营派系的争斗事情,最后不经意间说:“咱们中国人不就这样吗?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他潜意识里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只是说你要是把问题挑开了直接问他:“你是中国人还是台湾人?”他不敢直接回答“是中国人”。唐飞当“行政院长”时,民进党人问他:“你是哪儿人?”唐飞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后来说他是“中华民国人”。所以说台湾真正把“台独”当作一种理念,愿意为“台独"奋斗、为“台独”献身的人还是不多的。2000年民进党的满意度在50%以上,到了2005年只有17%了,不满意的升高到52%,到2008年陈水扁的洗钱案爆发以后,民进党的满意度只有11%,不满意度升高到70%以上。。你说这种情况下民进党还能不能持续执政?我刚才讲的李远哲,他在2000年、2004年、2008年都是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进党,最后今年1月他也不得不承认对陈水扁失望,他说:“八年前的陈总统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这个是法律上会制裁的,他做的很多事情,很多人不谅解,但是法律会解决’’。但在这种情况下,李远哲依然还站在陈水扁的角度上为他说话,他认为“陈水扁应该道歉,应该把钱送回来,但是不能再继续羁押。捐款给国民党、民进党候选人的企业很多,整个社会都要检讨,不仅仅是陈水扁的事情”。连李远哲这样国际知名的人物都还坚持为陈水扁辩解,我觉得他真是有点执迷不悟。总体来说,民进党是一直在萎缩的。2008年“总统大选”,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得票率对比为58.4:41.6。经过这一年多时间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岛内政局的变化,恐怕基本上是6 0:4 0的比例了。我问过很多民进党人士:“你们看不出现在你们处于下降的趋势,你们还有4 0%的基本盘吗?”他们认为如果现在选举,民进党30一40%的基本盘还是有的。台湾选民的这种政治倾向结构不会轻易改变。民进党在大陆政策上和国民党矛盾加剧,它现在主要靠大型活动来凝聚人心,搞大游行什么的。实际上每次游行的声势都没有民进党的口号大。
    (3)第三个弱化就是岛内外对马英九的不满程度在弱化。马英九下月要接党主席,我看这对他来说是个挑战,如果你能让这个百年老店凤凰涅磐,浴火重生,那当然好,否则的话可能反而会变成马英九的包袱。马英九上任之初岛内反对声浪还是比较大,认为他没有魄力。马英九竞选时曾承诺“马上就好,经济增长率达到6%,失业率降低到3%,人均GDP达到3万美金。”结果他刚刚上任没几天就说这些目标做不到,这是我们今后8年的目标。台湾老百姓说“走了一个扁政府,又来了一个马政府,加在一起就是一个骗政府”。就任4个月时,民众对马英九的不满意度达到5 1%,满意度只有28%。现在我感觉岛内对马英九的质疑已经发生了变化,据《联合报》和《中国时报》的调查显示,就职一周年时马英九的满意度已经达到50%以上,但是不满意度也还有30%多,总体来看对马英九质疑的声音已经在弱化。从大陆的角度来说,对马英九的质疑声音也有所弱化。
    (4)第四个弱化就是外部因素,包括美国因素和日本因素,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也在弱化。
两岸关系的巨大变化还有“三个增加”:一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增加了;二是两岸的共同利益增加了;三是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增加了。
三、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些想法
    如何看待马英九政府及其大陆政策?这个问题在前一个阶段北京学者中有很大分歧,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看法就是马英九应该对其大陆政策“拨乱反正”,一些学者在马英九上台以后,“急统”的要求比较迫切。
    从马英九以往的言论来看:他在当选党主席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尽一切努力结束与大陆之间长达5 5年的分裂,而且他希望台湾和大陆统一,“我会尽一切努力实现这个目标”。2 006年在英国访问时他又表示要基于“一中宪法”的架构,以两岸的终极统一为选项,结果遭到台湾泛绿讽刺。于是2006年他又有一个“台独选项”的表示,在做广告宣传时表示“台湾未来有很多可能选项,无论统一、独立还是维持现状,都必须由人民决定”,这是国民党领导人首次提出“台独”选项的观点。当时我们这边有很多专家不满,台湾深蓝也有很多人不满。于是马英九又作解释,他说:“‘台独’不是国民党的选项,‘台独’是台湾人民的选项。”应该说马英九在两岸关系上的压力很大,有人说马英九不是一个政治家,是个政客,为了赢取选票,遇到各方的压力大了,他就调整一下。但是总体来看,去年8月26日他接受墨西哥《太阳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双方是一种特殊关系,但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今年4月份他和美国专家开视讯会议时,表示两岸双方和解的核心是九二共识,他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但是他加了一句“对一个中国的认知不同”,另外他谈到为了加强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要加强与大陆的合作。就是说你要说马英九是搞“台独”的,这个恐怕不行。你要马英九拨乱反正,也不现实。从马英九的家庭教育来看,你看马英九父亲的骨灰盒上刻着“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华;携强扶弱,一齐迈向大同”。“台独”分子就攻击马英九还是要搞统一,因为要“全面振兴中华”,而不是要“全面振兴台湾”。包括美国、日本等国的记者也认为马英九的内心深处还是想统一的。
    我认为马英九的大陆政策是“一国两区”、“四不”。一国就是“中华民国”,两区就是“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四不就是“不统、不独、不武、互不否认”。关于“互不否认”,前一段我们讨论得很多,有人认为“互不否认”就是“互相承认”,可是恐怕又不能这样理解。马英九提出的“互不否认”是因为我们没法承认“中华民国”,他们没法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提出这个就是要你不明确否认“中华民国”的存在。这个问题总书记也谈到了,可以讨论,可以研究两岸没有统一之前的特殊政治定位。
    我提出“边经济边政治”。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这个没错。我认为国民党重新执政以后,两岸的政治对话和沟通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政治对话并不是说要到某一时候我们觉得火候已到可以开始了我们再宣布开始。实际上去年我们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去年萧万长来参加博鳌论坛,不管他是以什么“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理事长”的名义,但是他是即将上任的“副总统”,这是一个事实。他参加奥运会,我们说以“中国台北”名义,马英九说要是以“中国台北”名义我们就放弃了,不参加了,后来弄了个“中华台北”的名义。包括连战去参加欧佩克会议,这也是一种突破。上海世博会,台湾馆的选址就没有和香港、澳门放到一块儿。连战参加的晚宴叫领袖代表晚宴,这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啊!先经济后政治,这是一个基本思路,但实际上两岸的政治对话已经开始了,而且我们可以用边经济边政治的思路来谈。今年3月份中台办主任王毅发表谈话称,我们不再回避敏感的政治问题,胡总书记前两天也就这个问题表了态。
    那么我们现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台湾的民主化,这是对我们很大的挑战。什么事情都要经过公民投票决定。我们有些网民说,台湾的民主是个笑话,连陈水扁这样的人都能被选出来;但是另外一些网民说,台湾的民主不是笑话,连陈水扁这样的人都能被关起来。我们出台了这么多的惠台政策,能在多大程度士改变台湾的民意结构?虽然我刚才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分离的倾向弱化,但是只搞经济合作,想改变台湾的民意结构是很难的事情。所以我为什么说要边经济边政治,要解决一些政治问题。我觉得单开两岸经贸论坛是不够的,还应该谈一些政治问题,包括撤导弹的问题。台湾问题上,我觉得我们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台湾提出来的问题,我们不要轻易否定,要考虑能不能为我所用。
    当然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合作还是一个基础,你看大陆开放赴台旅游后,台湾人说我们经济上很嚣张啊!过去台湾人一说经济,他们就觉得腰杆很硬,现在他们不敢说经济了,现在他们说政治,说大陆不民主啦,专制啦什么的,我觉得随着我们政治体制的深入改革,我们的政治民主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他不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吗?现在很多台湾人都想到大陆发展,到大陆就业。
    胡锦涛总书记“12·31”讲话,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我们和平统一的必经阶段。要想实现和平统一,一定要有和平发展的过程。有了和平发展这个阶段,我们再逐步破解两岸政治难题,我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可以持续的。但我觉得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武力、战争解决台湾问题是很难的,但是和平发展比武力解决更难,大家可以好好琢磨一下。如果确确实实可以改变台湾的民意结构,和平统一,那你的着力点,你的手段,你的办法要更多,所以我说战争难,和平更难。
上一页:胡锦涛晤奥巴马 就台湾涉藏涉疆等问题对话
下一页:谢雨辰叶落归根喜庆70大寿
    
版权所有:民革长沙市委员会主办 湘ICP备14008477号 技术支持: 索天信息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255号民主党派大楼4楼 邮编:410002 电话:0731-85112343 85111596 传真:0731-851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