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三点体会 |
作者:hncsmg 发布时间:2013/2/16 |
民革山西省委会副主委 刘 美 长期以来,民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参政党,在事关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管理以及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后备干部人才队伍尚显不足,制度的执行还有待得到切实的落实等不足,这些问题影响着基层组织建设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仅就建设学习型组织、集聚优秀人才、推进组织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落实,谈点粗浅的体会。 提高基层组织自身建设水平,建设学习型组织是核心 锤炼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一项基本功,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 建设学习型参政党必须以执政党为师,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只有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穿云破雾,从容应对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和问题。 善于学习是民革的优良传统。民革的领导历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2002年“五一”期间,民革中央何鲁丽主席到山西视察,她给山西省委会提出了三点要求,她说:“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我们的前辈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凝聚着前辈们的智慧和心血。我们要学习民革发展的历史和民革前辈的光荣传统,坚持民革特色,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自我教育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代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始终不渝,自觉坚持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 建设学习型参政党是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要求。在省、市地方组织换届之后,领导班子新老交替,新成员大量增加,各级领导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班子中都充实了新一代代表人物,成为基层组织的主体,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多样性特征更加突出,他们年富力强、知识面宽、视野广、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对多党合作实践的体会、对民革自身建设规律和民革优良传统的认识需要不断加深,从事党务工作的能力、经验需要不断提高、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用创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使各种意见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相互借鉴而不对立、各种诉求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相互尊重而不冲突,一切以民革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为重,始终保持党内的和谐发展。 提高基层组织自身建设水平, 组织建设是关键 参政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整体组织的血肉和细胞。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组织建设研究,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需要。 组织建设的首要问题是班子建设,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决定着该组织是否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否能够贯彻民革的纲领、是否能够履行好参政党的职能、是否能够完成党员托付的重托,它是基层组织是否有凝聚力的核心。基层组织负责人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热心党派工作,有奉献精神,还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协调和合作共事能力,要引导和推动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完善,并能切实身体力行。一直以来,我们引以自豪的是我们的前辈在历史渊源上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所以在民革的发展中,始终强调历史渊源的重要标准和比例要求,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老一辈民革先驱已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具有历史渊源背景的后代,许多加入了中共组织,保持民革这一特色在基层组织、特别是内陆省份显得尤为艰难。为了使民革这一组织长期健康的发展,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远发展,需要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不拘一格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要用创新的思维既体现特点又改善结构,要以政治认同感、综合素质、参政议政能力这三点作为甄别遴选组织发展对象的主要参考点,必要时要主动与中共联系,取得他们的帮助,把一些德才皆备、高素质、高层次的优秀人才留在党外,引进民革组织。 基层组织发展一定要注重“质”与“量”的关系。参政党的职能依靠大量优秀的人才,在复杂的社会各个阶层中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积极培养优秀人才,保持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结合,需要民主党派庄严的政治承诺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也需要各级组织领导的人格魅力。如何把好党员入口关,一方面我们要像公司的猎头一样去搜索、寻找,以不断扩大自身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联系人、新党员、党员的教育、引导。在确定为联系人之前,要进行谈话沟通,要清楚地了解其入党的动机、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对参政党的认识。并通过各种培训、讲座、活动,对民主党派成员在党性上进行培养,引导联系人对参政党的理性认识,教育和鼓励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作贡献,树立大局意识,同时观察其对党派工作的爱心和奉献精神以及四种能力。对于参政议政意识强,作风正派,热心民主党派工作,有较强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和一定的群众基础的优秀人才,一是要多培养,多给他们提供学习研讨以及调查研究的机会;二是搞好传、帮、带,扶持年轻人大步前行,快速成长;三是压担子,多提供参政议政、社会监督、社会调查等参与的平台和任务;四是多举荐,尽力创造机会、提供平台,通过党派内或统战部门多渠道举荐优秀的党员,从而为民主党派自身发展奠定基础。 民主的作风是基层组织凝聚人心的关键。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目的是履行各项职能,调动全体成员特别是骨干会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依靠的是领导班子思想的民主和作风的民主。党派工作面对的是一个松散的人群,民主党派机关对所属的党员没有人事权、也没有财权,而且其拥有的政治资源很少,组织各种活动是吸引大家兴趣的载体,所以,党派的领导就是公仆,需要奉献时间和精力,既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关心党员的思想、生活,时时处处体现组织的关怀,同时又要量力而行,组织有意义的各种活动,调动广大党员参与的积极性,集思广益,以党派民主的作风和领导人格的魅力来凝聚人心、履行职责、服务社会。 提高基层组织自身建设水平, 制度建设是保障 建立完善的制度是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的基本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政党自身建设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了制度作为保证,党派的各项工作和正常运行秩序都不会轻易改变,同时制度的强制性弥补了思想教育的不足,可以有力地维护党派的团结,抵制各种不良倾向侵蚀。因此,完整、健全的制度对于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履行参政党职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民革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的意见》原则规定了四大内容,即领导、决策制度;组织和组织发展制度;日常党务运行制度;干部选拔、推荐、任用和管理制度。并就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提出了要求。这些规定基本上涵盖了民革基层组织全部活动内容。但是,当前主要的问题是:一是在基本制度确定之后,缺乏实际操作性,特别缺乏具体工作机制和流程控制的约束。规定了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监督和指导,而缺乏下级组织、特别是党员意见的表达和反馈机制,民主推荐结果的应用在一些基层组织也往往停留在参考层面,而难以让多数成员满意。二是一些基层组织制度不可谓不完备,也不可谓不健全,问题是规定没有得到领导层的切实落实,少数人选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是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下去将给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带来不良后果。 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大制度是由小制度来保障,小制度是靠工作机制来落实。有了好的制度,关键是抓落实,要在落实上花气力,要有落实的决心,还要有落实的办法、落实的措施。措施有弹性,处事就不公,群众就不服,最后会导致整个制度不落实。所以一是在班子内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制定议事规则,重要事项由集体讨论决定;专项工作如组织、宣传、会务、参政议政、祖国统一、社会服务等要落到每一个班子成员身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不分家,团结合作,完成好各自任务,班子成员要互相尊重、理解,及时交流情况,沟通思想,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气氛。二是制定有关规则,充分运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个别谈心交流等方式,力争做到决策民主化、议事程序化、工作规范化。三是制定党员服务细则,关心党员的工作和生活,把替党员分忧解愁,为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作为一项制度加以落实。党员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要把机关服务工作做好,规范机关工作人员行为,机关要使党员同志们有家的感觉,而不仅仅是宾至如归的感觉,通过点点滴滴的工作,使党员时刻感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畅通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在党内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民主氛围,增强组织活力。 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学习借鉴。随着形势快速发展和变化,制度创新是必须面对的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在不断地探索中创新,参政党要保持自身的价值和活力,就必须在理顺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细化相关制度的运行机制,确保制度建设卓有成效,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也坚信,在民革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中共党委统战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看待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用勇于实践,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来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就一定能开创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局面。■文章来源: 《团结》杂志2012年第5期 (责编 卢淼) |
上一页:创新活动形式,拓宽参政渠道——记民革江西省靖安总支 下一页:天心区工委召开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暨2012年度年终总结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