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自身建设->

自身建设

民革地方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作者:hncsmg   发布时间:2011/4/7

徐 波

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共中央(89)14号文件颁布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不断巩固发展。民革作为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各地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等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在取得大量成绩的同时,笔者认为,民革地方组织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与民革作为参政党的定位和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其中有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应当予以关注。

1.组织建设工作需要探索新形式,开拓新空间。首先,民革地方组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民主不够的问题。目前在干部的安排上民主不够和选举流于形式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在一些地方存在。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基层党员认为民革应当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要求民革组织在汲取近代以来人类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成果的前提下,率先整饬,推进自身的民主化建设。

其次,地方干部队伍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民革地方组织干部群体总体素质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地方主委、支委熟悉和擅长自己的专业知识,但缺乏相应的组织、协调和政治活动能力;有的地方领导班子成员多数年龄偏大,缺乏活力;个别地方基层干部参加组织活动少,只是将在民革组织中担任职务作为“政治资本”;等等。从这些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民革地方组织干部队伍的建设,除考虑自身的一些特点之外,应该将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作为发展方向,注重能力,重要干部的后备人选应当物色和争取发展那些具有潜质的地方政治家、组织家、宣传家。

第三,组织发展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就行业或社会覆盖面来看,一些民革地方组织发展党员仅限于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在文教系统中又只限于在中学、小学发展党员,大大限制了自身的发展。由此可见,组织发展工作尚有较大空间。笔者个人认为,可以研究组织发展空间尝试向基层延伸的问题。以滇西为例,这里是中国抗战的重要阵地,有很多人与原国民党人士、英美盟军人士乃至与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社会颇多渊源和联系,在这些地方开展组织发展工作,有利于促进国家和平统一的工作。

2.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需要以人为本,勇于创新。一些民革基层组织存在活动方式单调、呆板,党员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开展的活动与社会、与党员实际脱节。笔者认为,基层组织有必要改变长期以来的那种一味读报、传达之类的“茶馆式”学习活动方式,工作的内容也宜由专一务虚,转变为虚实并举,可以发挥内部党员人才、技术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党员参与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关注国家发展、民生疾苦,监督裁量国是,担当道义,为民鼓呼。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干部、党员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长远看,只有如此,一个组织才能永葆生机并不断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团结报》、《团结》杂志以及各地民革自办报刊的内容,也宜在原来基础上虚实并举,逐步变得更加关注社会生活。还有,许多民革基层组织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这是民革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目前,经费问题的解决,可考虑对供给渠道进行一定的调整疏通,如直接由财政划拨到各个地方甚至各个支部等,以减少中间环节问题。从长远看,经费问题是否可以设想从完全伸手等、靠、要,完全依靠财政拨款,逐步转变为部分自筹乃至主要依靠自筹。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率先尝试迈出这一步,包括争取各种社会捐款等。

3.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需要加强,扩大影响。目前,民革地方组织的宣传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一些地方,社会对民革了解甚少。这就要求民革各级组织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和进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发挥作用,扩大自身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增强政党形象意识,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加强理论研究工作是一个现代政党发展的必要前提。笔者认为,民革作为参政党,需要在理论研究工作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阔眼界,勇于创新。第一步,可以设立一定的研究基金,开展若干课题的专题研究项目。

(徐波,昆明学院教授、民革云南省委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责编 陶相宁)

上一页:民革长沙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登记表
下一页:凝聚力与创新是基层组织的活力源泉文
    
版权所有:民革长沙市委员会主办 湘ICP备14008477号 技术支持: 索天信息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255号民主党派大楼4楼 邮编:410002 电话:0731-85112343 85111596 传真:0731-851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