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祖统联谊->

祖统联谊

宜昌抗战事略
作者:hncsmg   发布时间:2010/11/8
 ●傅克刚

  团结报《文史周刊》10月14日刊登了《湖北宜昌的抗日将士遗骨》一文,其中提及的75军预备第四师师长傅正模就是笔者的父亲。因儿时常听他老人家回忆述说当年抗战时期率军作战的经历,因此对中国抗战史很有兴趣,亦常查找翻阅有关资料。看到这段尘封的历史被诸多媒体揭开之后,不禁使我回忆起父亲常念及的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岁月,感慨万千,特作此文以纪念父亲及血洒疆场、为国捐躯的三千余名抗日将士的英魂。

  

  宜昌的战略地位

  湖北宜昌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口,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川鄂咽喉”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致使宜昌成为西迁人员和物质的转运基地,成为中国军队的后勤交通枢纽和陪都重庆乃至西南大后方的门户,宜昌的战略地位又一次凸显。

  1938年,国共两党为了抵御民族大敌,进一步加强合作,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参政会第一届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华民族必以坚强不屈之意志,动员一切物力、人力,为自卫、人道,与此穷凶极恶之侵略者长期抗战,以达到最后胜利之日为止。”为阻止日军西犯,蒋介石派重兵把守,第五、第六两个战区长期驻守宜昌的部队共有八个军、22个师,形成国军与日军长期对峙的正面战场。在此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李先念部及地方人民抗日武装,开辟了包括当阳、枝江、宜都等县在内的襄西敌后战场。

  

  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

  其时值父亲旧伤复发加剧入后方医院治疗之际,然他未待痊愈即奉命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二期学习。结业后,遵指示在湖南招募湘西健士编成6个团进行训练,于1938年7月组成第四预备师,隶属于第32集团军第75军。父亲担任师长,并率部参加了武汉大会战。中国军队在血战四个半月后主动撤出武汉。随后,父亲又率部参加了随(县)枣(阳)、枣(阳)宜(昌)二次大规模的会战。

  尤值一书的是张自忠将军英勇杀敌以身殉国。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亲率二千余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在方家集将日军第13师团拦腰斩断,日军遂以优势兵力对张部围攻。张自忠面对人数比他多一倍半的日军毫不畏缩,多次指挥部队向日军冲杀,终因寡不敌众,在激战中被敌机枪击中,壮烈殉国。时值父亲正在枣宜前线作战,闻噩耗后怒呼“为张司令血仇”,亲率敢死队冲入敌阵,打退日军猖狂进攻。

  1940年5月宜昌沦陷,日军向西北方向进犯,父亲率部于1941年春担负宜昌县小溪塔地区的防守。预四师是独立师,下属有10、11、12三个团,部队分驻在七里峡以上的几个地方。师部原驻宜昌县雾渡河的歇马台,同年春迁到晓峰南边村。在激战的数年间,父亲经常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他通常是身着便衣,头戴草帽,脚穿草鞋,与化了装的警卫一起步行二三十里,前往珠宝山一带视察军情,察看地形,布署战斗,慰问伤员。

  

  血战沙坝店子

  1941年,是敌我双方拉锯战最为频繁的时期,战况极其惨烈。在驻防的4年中,预四师历经大小数十场战役,虽全军将士奋勇杀敌,屡建战功,但也伤亡惨重。据《宜昌县文史资料第九辑》记载,经历最惨烈的战役是1941年冬的血战沙坝店子。

  遵照司令部的战斗部署,某日该师三个团冒着凌厉的寒风连夜出发,凌晨一时许,师指挥部向10团下达了夜袭沙坝店子日军据点的命令。约二点时分,主攻团进入预定区域,在离敌军阵地约300米的山地中潜伏下来,工兵排余排长带领1人在前面排除障碍,他们摸到敌前沿阵地,用虎口钳子剪断敌人第一道铁丝网,又顺利地剪开了敌人第二道铁丝网,把敌人的阵地撕开了一个口子,10团向前跃进了100多米。当工兵剪第三道铁丝网时,触动了敌人的警报,一时敌军军犬狂叫,照明弹升空,1000余人顿时暴露于日军火力网下。此时除了主动进攻已别无良策,团长立即下令强攻冲锋。敌阵中六挺机枪一齐向我军开火,我军一无掩体,二无战壕,一排排地被敌火力扫倒,冲一次倒一批,二营营长当即阵亡。第二次冲锋时全团已伤亡过半。三营高营长冒着弹雨,带领50多人从侧面迂回,接近敌阵,连炸敌碉堡两个,接着与300多名日军短兵相接,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肉搏战,终因寡不敌众,我50多名官兵全部与敌同归于尽。10团在此次血战中,仅剩下1人。预四师已故战士易行锡曾口述说,有一次他与师长傅正模同行,看到师长一路心情沉重,不时用手帕擦眼泪。年长的战友告诉他,“前线战事激烈,将士伤亡太多,傅师长很痛心”。

  

  日军“速战速决”战略彻底破产

  4年来,预四师歼敌上千,亦有数千英烈血洒疆场。然而,查有关史料却无预四师的伤亡人数记载,仅在《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的“宜昌册”中,记下了500余名将士的名字、军衔、所属部队番号、牺牲时的年龄、牺牲时间等。在这本资料记载的预四师10团的20余名阵亡将士中,年纪最小的是二等兵刘元海,1942年6月牺牲时年仅15岁。

  历经4年三大战役的宜昌抗战充分发挥了全民族全面抗战的作用,有学者将其称之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正面战场,抗战将士英勇杀敌,死守阵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部队开辟敌后战场,进袭敌寇,转战于宜都等地,全面配合友军以支援,在敌后抗日游击战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宜昌各界民众在大会战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忍饥挨饿,奋勇支前,特别是会战地区民众更是拼死参战,不惜流血牺牲。

  大会战粉碎了日军企图打开长江三峡第一道门户的幻想,拱卫了陪都重庆和西南大后方。经过拉锯似的几次会战,使得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彻底破产,更使敌侵略的脚步深陷“泥潭”。会战结束后,日军由于战线延长,兵力与资源不足,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企图,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为阻断日军入川的线路,预备第四师驻守晓峰南边村,在这一入川要道上与日军对峙鏖战近4年,养老坪野战医院后面的山坡上,共掩埋了3000多位抗日将士忠骨。

  当时该师的野战医院设在晓峰南边村的养老坪,也就是现在的金鱼坪。由于战斗异常激烈,伤亡人数众多,每天都有伤员运到。

  1942年,父亲在南边村买下30亩地用作阵亡将士公墓,范围大致从南边村旁的河边到山体陡峭处约两三百米宽的地方。排长以上的军官都单独刻了小石碑,凡士兵都把姓名刻在几块大石碑上,其中一个石碑上刻有800多名士兵的姓名。在金鱼坪曾建有烈士碑和纪念堂,惜1957年被毁。

  在南边村村民李贤成的菜地田坎里找到一块长3米、宽2米的墓碑,残碑被砌在田坎中间,已断为两截。由于年代久远,残碑上面的字已模糊不清,这块残碑是父亲为阵亡战友所立,写的是“不成功,便成仁”六个字。

  

  禁烟、禁毒、创办小学

  预四师在当地驻军期间,不仅抗日杀敌,也为地方做了不少实事,如采取禁烟、禁毒措施,创办小学等,当地百姓有口皆碑。原来,预四师来晓峰之前,这里称得上“鸦片之乡”,种鸦片的面积超过农户种油菜的面积。预四师驻扎后,父亲严令禁止种、吸、贩鸦片,轻者处以罚款,重者执行枪决。

  宜昌沦陷后,大批难民涌向晓峰一带,大批学童无处读书。父亲利用鸦片罚款作为经费,在师部所在地借用民房做教室,创办“刚正民众小学”, 学校共三个班,六个年级,一百六十多人。入学儿童免交学费、书本费,笔墨纸张都由预四师供给。

  南边村最后守墓人易仁安(易静先)今年90岁,易仁安按照父亲的要求,一直住在这里为阵亡的将士守墓,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

  父亲于1942年调离宜昌,后转战南北直至抗战胜利,因战功卓著,荣获多枚勋章。1949年,他以国民革命军第一兵团副司令的身份参加了湖南和平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副司令员。他生前多次在家中念叨想去故地看看,拜祭那些血洒疆场的部下,可因种种原因再也没有能够回到这块浸满抗日烈士鲜血的土地。

  

  “我们不怕牺牲,我们怕被遗忘”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消失。现在陡峭的山崖下的荒地里一片寂静,一条红色的警戒带将荒地围成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圆圈,一旁的宜巴高速已停止施工。三千将士的遗骸及英魂正等待着国人交还给他们应有的祭奠和尊重。

八年抗战,中华民族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当今天我们站在充满生机的祖国大地上,享受着祥和安宁的和平岁月之时,您是否还能透过历史的硝烟,体察那不朽的抗战精神,铭记那些赴汤蹈火、血洒疆场的仁人志士?当面对散落荒野的抗日英烈们的遗骨,我不由得想到了记者在采访诺曼底登陆的二战老兵时,所听到的那句令人震撼的话:“我们不怕牺牲,我们怕被遗忘!”

上一页:台湾新同盟会中南部会员走访民革中央
下一页:苏联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几个阶段
    
版权所有:民革长沙市委员会主办 湘ICP备14008477号 技术支持: 索天信息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255号民主党派大楼4楼 邮编:410002 电话:0731-85112343 85111596 传真:0731-851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