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加快农村社区建设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作者:hncsmg   发布时间:2010/8/17

薛旭初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近年来,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大局,勇于探索,锐意创新,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为了认真总结我市农村社区建设经验,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社区建设的步伐,民革宁波市委会和市政协社法和民宗委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作了大会发言,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农民渴望社区服务

伴随着农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步伐迅速推进,我市农业和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搬进了公寓式的新住宅,农村居民对社区服务管理的公共性服务、经营性服务和互助性服务需求都日益旺盛、迫切。满足和保证农村居民对这一愿望,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调研组认为,从农村居民对社区服务管理的公共性服务需求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对行政服务要求高效快捷。今天的农民,已不是单纯的种地农民,他们中有很多是农民企业家、农民工人、农民经商者,对政府的各类行政服务,不仅要求重心下移,而且要求公开、公平、公正和方便、快捷。二是对医疗服务要求方便安全。今天的农民,在跨越温饱、迈入小康生活后,对医疗卫生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健康体检、卫生保健、疾病治疗等卫生服务需求,有着与城市人一样的需要和迫切。他们既希望在家门口得到方便、及时的医疗服务,又希望这种服务是高质量的、有安全保障的。三是对文化服务要求丰富多彩。今天的农民,已不仅仅满足于温饱,青壮年对各种技能培训有着强烈的渴望,老年人对面向老年人的培训也有巨大需求,同时希望能够健身锻炼和参加欣赏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四是对农村社会治安要求综合治理。今天的农民,不仅希望能乐业,更希望能安居,更加注重生命财产的安全,更希望加大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力度,要求警察进社区近距离、“贴身”式护卫。

从农村居民对社区服务管理的经营性服务需求来看,一是需要提供市场化的生活服务。相当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有了化钱买时间的观念,对钟点工、家庭保姆、老年人服务、便民超市等市场化的服务有着较大的需求。二是需要提供市场化的生产服务。要求政府或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和种子、种苗、农机、农技等方面的服务。这两方面的经营性服务需求,不仅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也有一定的支付能力。

从互助性服务来看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扶贫帮困。尽管我市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过上了小康生活,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仍有少量农村贫困人口和外来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活困难,他们需要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二是调节余缺。由于贫富差距的存在,一些经济比较富裕的家庭希望通过一种渠道把生活用品提供给经济贫困的家庭。三是资源共享。农村居民希望本社区的一些资源如企业门前的广场、居民家中的书刊在自愿的情况下,能让他们共享。

社区服务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5%

从调研情况来看,宁波的农村社区建设始于2003年,经历了试点和推进两个阶段。2003年市委、市政府在总结城市社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选择慈溪市宗汉街道开展农村社区化服务与管理工作试点;2005年1月,召开了全市城镇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把城镇社区、农村社区建设列入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重点;2007年4月,以慈溪市、镇海区列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区)为契机,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2008年5月,制定下发了《宁波市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试行)》,同时,在慈溪市召开了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交流会,总结了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经验,明确了社区建设内涵;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目前,经过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市农村社区建设进展顺利,已建立了32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覆盖391个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5%。这些服务中心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性工作,受到了农村居民的普遍欢迎。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广大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情况和服务成效普遍给予了高度肯定,92.8%的村民对当地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情况感到“满意”;93.1%的被访村民认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办事效率比较高;95.5%的被访村民对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评价为“很好”;96.1%的被访村民认为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后,生活质量有了提高。

调研组认为,农村社区化对整体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显著作用。我市推进农村社区化以来,农村更加稳定了,农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统筹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社会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一是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了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缩小了城乡差距。二是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在社区共建共享过程中,广大农民的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等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三是促进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改善。村干部直接面对村民开展服务活动,接近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有了社区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各项公共服务职能“众流归一”,干部离群众更近了,服务效果更好了,群众更满意了。四是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农村社区化还引发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向中心村聚集的连锁反应,繁荣了农村社区经济,农村传统生产生活形态也因此发生改变。

亟待破解的几个问题

调研组指出,虽然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规划不够科学,含义定位不够明确。全市包括各县(市)区都没有编制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详规,农村社区建设还处于以传统的行政村为基础的推进进程中。在地域上如何处理好行政村的管辖范围与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管理职能上如何处理好行政村的自治管理职能与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是服务水平不够高,管理功能不够健全。一些村服务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主动服务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村服务项目的设置未做到因地制宜,不能切实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三是投入不够到位,资金运作压力较大。一方面,建立全面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的条件尚不成熟,村级管理服务经费完全由财政承担的实力还不具备;另一方面,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差距较大,村级投入不足,特别是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因财力有限而无法开展建设工作,后续资金和管理费用有一定的缺口。此外,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还不高,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多元化的格局尚未形成。四是工作力量不够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村干部社区化服务意识还不强,服务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大学生村官中真正作为职业投入农村基层工作的不多,无法用心投入农村社区工作。另外,以村民自治为基础、适应社区化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还没有健全,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化水平较低。五是资源整合不力,利用不够充分。一方面,一些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另一方面,一些公共资源又没有完全面向公众开放,存在闲置浪费。

调研组认为,目前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向现代化转型中不可逾越的问题。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顺应时代变化、遵循客观规律、把握主要矛盾、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化。这是破解农村改革难题、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关的对策建议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努力构建城乡社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此,调研组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其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调研组指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针对性很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配合、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当前,重点要强化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领导职责、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的组织实施职责、村(社区)领导班子的主体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要加强监督考核,将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效纳入市对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和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党委、政府目标考核、群众评价和社会评议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建设绩效评估机制。

其二,整体科学规划,分步推进实施。加强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是龙头。调研组建议,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其中。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工作,确保农村社区建设有计划、有方向、有序进行。要扎实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聚居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等原则,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在设置模式上,原则上采取以行政村为单位的“一村一社区”形式组织开展社区建设;规模较小的村,可以按“多村一社区”形式组织开展社区建设;村规模较大但管理区域较分散、人口较多的,可以按“一村多点”形式组织开展社区建设。要坚持统筹兼顾,积极指导村级组织统筹规划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农村内部生活、生产、生态等功能的合理分区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其三,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调研组认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对行政村进行社区化服务和管理,逐步构筑起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经营性服务为依托、志愿互助性服务为补充的相互衔接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农村服务水平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一要重点加强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积极探索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有效延伸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务代理、卫生(计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以及公共培训、就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不断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绩效,努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要加强农村社区经营性服务。要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开通便民服务热线,引导方便居民生产、生活的企业、经营户等加盟服务网络,充分整合社区周边经营性服务资源,并推动服务热线和服务网络与乡镇(街道)服务平台进行对接,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政策扶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投入农村社区服务业,创办农村经营实体,为农村居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方面服务和超市、家政、配送、物业等生活方面的服务。要继续实施“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切实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三要加强农村社区志愿互助性服务。要建立农村社区互助基金,鼓励社会各界人土捐款。要设立爱心超市,建立“共享银行”,为农村居民共享生产生活资料提供便利条件。此外,要注重提高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完善标准化的操作流程,逐步规范每一个环节的管理,使各项服务的提供更具专业化和科学化。

其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本领。调研组建议,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一是村干部队伍建设。要依托现有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二是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要根据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岗位特点,招聘一支懂业务、善管理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三是农村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要从农村居民的特点特长出发,组建符合农村居民服务需求的各种自愿者服务队伍,同时要鼓励城镇有一技之长的如律师、医生、农技专家定期到农村社区自愿服务。要切实加强对这三支队伍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培训网络,聘请专业教师,编印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和课件,通过集中授课、以会代训、远程教育等方式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社区化服务和管理的能力。

其五,建立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调研组强调,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还必须建立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要求,设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和专项工作经费,形成规范化的财政投入机制。要积极采用补助、贴息、奖励、收费减免、购买服务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各级财政资金、村级集体经济投入为主,企业投资、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捐助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作者系宁波市政协副秘书长、常委,民革宁波市委会副主委)

上一页:参政议政十字诀
下一页:关于长沙市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建议
    
版权所有:民革长沙市委员会主办 湘ICP备14008477号 技术支持: 索天信息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255号民主党派大楼4楼 邮编:410002 电话:0731-85112343 85111596 传真:0731-85111127